首都北京在历史上曾更名几次?其中跨越朝代最多的是哪个名字?

北京 更新于:2025-07-16 02:36
  • 有心429

    首都北京在历史上更名次数较多,据史料记载,北京至少更名了十几次。其中,跨越朝代最多的是“燕”这个名字。
    “燕”这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,当时北京地区属于燕国。燕国存在了数百年,直到公元前222年,秦灭燕,燕国灭亡。后来,虽然北京地区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,但“燕”这个名称并未被废弃,而是被后继的朝代所继承。
    以下是北京的一些主要更名历史:
    1. 燕(西周时期) 2. 幽州(东汉时期) 3. 幽都(北魏时期) 4. 燕京(辽朝时期) 5. 金中都(金朝时期) 6. 元大都(元朝时期) 7. 北平(元朝至明朝初期) 8. 北京(明朝时期) 9. 北平(清朝初期) 10. 北京(清朝后期至现代)
    从这些更名中可以看出,“燕”这个名称跨越了西周、秦、汉、辽、金等多个朝代,是跨越朝代最多的一个名字。

    举报
  • 黄泉之方舟

    北京历史悠久,可上溯50多万年前的“北京猿人”时期,后有“新洞人”、“山顶洞人”、“田园洞人”“东林胡人”的发现,我所在的昌平区有“雪山文化”遗址,雪山一期文化距今约在6000—5000年间。

    为了说清楚北京历史上的更名,有必要对历次更名做个简单的梳理。

    夏、商王朝时期,北京地区属燕国,秦灭六国后,设置广阳郡,旧燕地在广阳郡之内;魏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,北京属于城(幽州城)地区,隋唐五代时期属于幽州

    938年,辽太宗下诏该国号为大辽,以幽州为南京,作为陪都,这对北京而言,开始了向全国政治中心城市转变。

    1012年(辽圣宗开泰元年),南京改为燕京,幽州府改为析津府

    1122年十月,宋徽宗将燕京改为“燕山府”,1125年十月,燕山府落入金兵之手,恢复燕京旧称,置燕京路,将枢密院移置燕京。

    1149年,完颜亮下诏将国都由会宁府(今黑龙江阿城)迁至燕京,初名圣都,随后改称中都

    迁都后,确立五京,在今天的北京设立中都大兴府,中都成为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

    1215年,蒙古军攻占了中都城,金朝在中都的统治完结。蒙古军在此设立燕京路,下辖大兴府等州县。

    1272年二月,该中都为大都,定都于此,1274年元朝从开平迁都大都城,元朝统一中国后,大都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都城。

    1368年八月,明军攻占大都城后,改大都路为北平府,隶属山东行省。次年。设立北平行中书省,治北平府。统北平、保定等8府、37州,138县。1376年六月,改北平行中书省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,辖境未变。

    靖难之役后,永乐元年正月辛卯(1403年2月4日),朱棣下诏改北平为北京,称“行在”,二月改北平府为“顺天府”,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和北京行部,罢废北平承宣布政使司。1421年正月初一,正式迁都北京,废“行在”,改北京为“京师”,南京为陪都。洪熙元年(1425年)拟迁回南京,废“京师”之称,改“行在”,但迁都没有施行。正统六年,恢复北京“京师”之称。

    清朝定都北京,以北京为中心达267年。

    1928年曾置北平特别市,1930年改为北平市,1937年日军占领后,曾成立“北平地方维持会”、“北京特别市”,1938年改为北京市,抗战胜利后复名北平市,1949年改名北京市,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。

    第二个问题,跨越朝代最多的名字应该是幽州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